第(2/3)页 “二哥,你以前跟阿堂伯出海,最多渔获的时候,有多少斤?” “运道好的一次捕捞到七八百斤白鲳,那次我跟阿爸的手都拉软了,挣的钱把买船的时候,欠下村里的钱还清,还买了线和钩子做的延绳钓。” 李大哥大声接过去说道:“我以前跟阿爸一起放延绳钓,运道好的时候一组线有五六十斤的渔获,运道不好也就二三十斤。” 李二哥接过话头,“但延绳钓放到的都是大鱼,前两年的鱼价太便宜,一月下来还没帮船挣得多,我们才跟大房签了长约,跟他们去跑船的。” “大哥,等以后有钱了,我们就换那种十几米长的铁皮船,把拖网和围网都装上,全都用机动滑道,遇到鱼群拉网的时候就省力多了。” “拖网有拖网的好,延绳钓有延绳钓的好,拖网很少能网到大货,延绳钓却很少钓到小鱼,主要是用机器省时省力。 还有,现在还弄了个禁渔期,好的是管得不怎么严,如果跟他们抓走货的一样的严的话,一年要休息几个月了。” 说话间,李长乐已经把剩下的延绳钓下完,船也到了荒岛附近,整个岛的地势北面高,南面低,西边全是陡峭的崖壁,东边相对要平坦一些。 李大哥直接将船开到东面停好抛锚,阿威拉着缆绳下船,细心的将缆绳绑在一块高耸在岸边的礁石上。 李大哥指着南面说道:“那有个大水坑,我们去水坑那看看咋样?” 李长乐笑道:“哥,你是听阿威说我们淘水坑弄到大货了吧?” 李大哥笑着点头,“我还没舀过水坑淘海呢!” “水坑的位置高不高?高的话我拿上秘密武器。”李长乐一脸嘚瑟的问道。 李二哥好笑的拍了他一下,“不就是几根水管么,一天天神神秘秘的。” “阿威这个大嘴巴!”李长乐瞪了讪笑着的陈永威一眼,转身提起背篓,四人朝小岛南面走去。 潮水已经退到底,岛上的礁石都显露出来,只见高耸着的陡峭尖锐的礁石上,密密麻麻的吸附着比码头那边大几倍海虹、牡蛎、佛手螺。 礁石下的小水洼里,还有数不清的蛤蜊、以及各种贝类。 有溶洞里那些牡蛎和佛手螺在前,吃惯了大餐的几人对凿这些东西,一点兴趣都没有。 陈永威笑道:“如果不是有溶洞那些牡蛎和佛手,这会儿我们都扑过去凿起来了。” “下次把地笼下这边,来的时候把嫂子和小家伙们带上,省得他们天天在码头撬那些芝麻大点的海货。” “好,省得李小洋那臭小子,一天天喊着淘海挣钱。”李大哥叹了口气,“我家那两个不是读书的料,就是下海讨生活的命。” “我家小波也一样,喊他写作业,宁愿帮他阿娘织网。以后就看小海和小洲,能不能读点名堂出来了。” 李长乐心里得意,嘴上谦虚,“我家两个还没正式上学,哪晓得以后会不会跟他几个哥哥一样?” “哥,你看这里还有将军帽,这东西跟沙噀一样大补,弄点带回去么?”陈永威指着礁石上那些,比银洋大一些的贝类说道。 李长乐看后激动的说:“卧槽,这么多将小鲍鱼,赶紧拿凿子凿啊!”后世,像这样的小鲍鱼已经很难找到,几乎都是养殖的大鲍鱼。 都说浓缩的是精华,这种小鲍鱼肥厚鲜美,不管煮汤还是做炖盅都鲜得掉舌头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