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周姐老公感叹:“她做生意就这样,为了抢生意,净干这种傻事。人家做几年生意全发了,她做几年生意,就混个温饱。” 崔月婵正在织毛衣,现在接的货太多,她白天织,晚上费令仪织,基本上是人休,机器不休。见人上来,崔月婵并没理会,目不斜视地仍忙着手里的活。 周姐不想接老公的话题,走过去见崔月婵织毛衣。在机子前看了一会儿,不禁羡艳不已“这机器织出来的确实不错,比手工织的平顺多了,特别的领子和袖口,跟卖的成品几乎是一模一样。怪不得现在手工织的人少了。哪天我也来学学。” 领子和袖口跟手工织和机织没关系,机器要不会操作,织出来一样难看,只是周姐并没磨穿这个道理。 “行,我们是邻居,你随时都可以过来看。”费令仪爽快地答应了。 周姐两口子抱着毛线走了,崔月婵有点不解“你不是说这个价格你从省城都拿不回来吗?怎么又退给她了?” “妈,得饶人处且饶人吧,冤家宜解不宜结。周姐这次让我们折了胆,短时间内不会再兴风作浪了。她要真的垮了,再换个人来,谁知道是个什么样的呢。周姐只是资金不足,要是她再进一次货,我也没钱再跟她斗下去了。” 周姐的毛线恢复了正常价格,这条街上硝烟散尽,又恢复了平静。 费令仪每天守着摊子,闲暇之余,精心研究毛衣新款,她订了很多时尚杂志,很细心地吸取着时装的一些元素,换着花样的织出新款的毛衣。 也亏崔月婵悟性特强,费令仪稍一点破,她就心领神会。而且她对中老年人的毛衣也很有一些想法,母女二人配合默契,相得益彰。在很短的时间内,费记线行的优势就显现出来。 现在农村的日子也好过多了,以前乡镇的一些老主顾,也找上门来,竟比城里人还舍得买。而且大多只考虑纯毛的,不要说膨体线,就是半毛,也不在她们考虑的范围内。 费令仪的客户群体大都是针对女性,男人来的非常少,即使来,都是当妈的或老婆硬逼着来量尺寸的。 这一天,费记线行来了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男子。 刚进门的时候,男子有点故作矜持“请问,你们这里可不可以织男士毛衣。” 费令仪对来客一向热情“当然可以,你有心仪的款式吗?如果没想好,我们可以提供图片,你可以任意挑选。” “可是,我不会选,你可不可以帮我选一件适合我穿的。” “可以,现在很多男士选择黑色的毛衣,黑色是经典色,不容易过时,外面好搭配衣服,你的脖子够长,可以考虑织件高领。花色嘛,以简单,大方为主。” “行,你说了算。” 费令仪替这男子量了尺寸“现在织毛衣的比较多,最快也得一周以后才能织好。今天是星期天,你下周礼拜天来取吧。先交30块一定金,剩下的钱,来取衣服的时候付。” 第(2/3)页